建筑装饰宣传册更多>
智慧教育画册·招生简章设计更多>
医药医疗宣传册更多>
金融宣传册更多>
信息管理咨询企业宣传册更多>
环保公司宣传册更多>
工业设备产品册更多>
食品宣传册更多>
军工企业宣传册更多>
网络科技宣传册更多>
图录制作·图集·作品集设计更多>
纪念册设计更多>
物业画册 物业公司宣传册更多>
计量仪器产品样本更多>
校园文化型录更多>
加盟招商画册更多>
新风系统产品手册更多>
影音设备产品画册更多>
社会责任报告设计更多>
期刊·杂志·内刊设计排版更多>
当前位置:首页 > 详细内容
博物馆设计类展览图录功能性研究
时间:2020-7-7
 

我国的博物馆事业近年来随着国家的重视和政策支持日益兴盛,参观博物馆成为了越来越流行的休闲活动,甚至出现了百米冲刺争看文物的“故宫跑”[1]之类的新闻热点。博物馆门前屡排长队的现象体现了大众对高质量文化生活的需求,走进博物馆观看展览正如购物一样,成为普通人生活的一部分,只不过参观展览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展览是博物馆面向公众开放的主要渠道,馆藏的珍贵文物和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通过展览开放给更广泛的人群。展览图录作为展览的配套产品,二者之间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一些参观者也会在观展后购买展览图录,这既是一种观展留念,更是对展览主题的进一步探索。在过去几十年中,越来越多的展览配套出版图录,而且图录的体量、分量、容量都在增加,日益成为了展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博物馆中的设计类展览图录而言,由于设计类展览的特殊性,它们从内容到形式都更为复杂,对社会思潮、消费观念也有更大的影响。

一、设计类展览及图录
展览图录依附于展览,这是普遍的误解,也是将出版展览图录当作任务去完成而带来的问题,实际上二者是既相关又独立的关系。[2]一方面,图录是展览内容的二维呈现,以展品为主要内容,以展线为主要脉络,与展览息息相关。另一方面,图录更应当是展览内容的阐释、补充、扩展和延伸。展览主要通过实物进行展示传播,过多的文字解读会影响参观者的观展体验,而作为平面载体,图录有足够的空间呈现文字内容,诸如展览的背景、展品间的关系、展览单元的脉络、隐含的叙事线索等内容,在图录中都可以得到充分地讨论。展览图录可扮演说明的角色,提供解释的通道,在观众和展品之间创造沟通的平台。甚至,展览图录可以是展览主题的延续,是展览的学术性梳理,是相关领域的重要资料。

艺术类展览中的作品具有独一无二的性质,参观者能够在展览中欣赏到具有不可替代性的作品。而设计作品属于大规模生产的商品,设计类展览中的展品哪怕不是随处可见,也并非唯一的存在。如何说服参观者走进博物馆参观并非只有在博物馆才能看到的设计作品,是设计类展览策展人格外艰巨的任务。这一点决定了设计类展览在叙事性、话题性和引导性等方面的要求,远高于一般性的艺术展览,这也使设计类展览图录的设计更为复杂。设计类展览图录要厘清所面向的群体和自身的目的,在保证以展品为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针对不同性质的展览,采取不同的设计方案。

设计类展览的出现时间较晚,其历史虽远远短于其他类型的展览,却因设计行业自身的特殊性而在策展思路、面貌、手法、内核等方面与其他展览存在差异,也因设计自身的社会性而承载了更多的社会思考,大量的政治、经济、文化、伦理、科技等问题都是设计类展览所涉及和表达的内容。配合设计类展览出版的图录,也因此具有了更大的空间,具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并由此产生了三种主要功能:普及性传播、探讨专业观点、构建设计史。

二、设计类展览图录的功能性分析

(一)设计类展览图录与普及性传播
设计类展览的图录若将目标读者定位在普通参观者群体,则图录最重要的功能是知识普及和展览宣传。此类图录作为普及读物应尽可能让更多人阅读并传播,因而在内容和设计上均以能影响更多的人为目标。

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设计类展览图录,在面向大众传播方面给出了优秀的范例,其最早的尝试可追溯到1938年开始的“好用产品”系列展。“好用产品”展览连续举办了十年,它以树立“好设计”观念为宗旨,在日用品消费市场上选出博物馆认定的出色设计产品进行展览。展览最初的配套出版物还并不足以称之为“图录”,其印刷质量十分粗糙,但在内容设计上极为独特,突破了其他类型展览图录的模式,与参观者形成了热烈的互动。图录中除了列出并介绍展品以外,还标明了展品的全部信息,包括材质、制造商、零售商甚至价格,引导参观者离开展厅后前往所列商店,去购买展览中的优秀产品。这一作法非常成功,博物馆选出的“好用产品”,受到参观者的追捧,直接的表现是销量大增,间接地推广了“好设计”的生活理念,改变了美国家庭日常用品的面貌。在系列展期间,大量的制造商和百货商店纷纷寄样品到博物馆,希望能够参加展览,这又从制造层面推动了美国设计的进步。

该系列展中最具代表性的图录是第五次“好设计”展览——“战时的好用产品”的配套出版物。这次展览举办于1942年12月2日至1943年1月3日之间,策展人爱丽丝·卡森在展览筹划阶段广泛征集来自于士兵、将领、服务组织、战时生产委员会等个人和机构的意见。展品的选择就基于这些征集意见,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极为密切。相较于博物馆将价值观灌输给观众,这一做法体现了另一种民主,即让更多普通人的想法汇集到展览中,并在配套的展览图录上刊登出了普通人的真实建议。另外,由于金属、有机玻璃、尼龙等材料是战争期间的紧缺物资,因此展览图录在金属锅、金属勺之类的产品图片上划上大大的叉号,并配以“紧缺”“战争所需”“不要买”的字样。(图1)这俨然是一份宣言,通过展览和展览图录,博物馆作为严肃的社会机构发出担负社会责任的声音。

(二)设计类展览图录与专业观点探讨
设计因其与社会、经济、文化以及百姓日常的衣食住行有着密切关系,在这一领域产生的一些学术研究成果、专业观点与看法,直接关系到设计实践领域,通过产品、服务、界面等形式与普通民众发生联系。设计领域的学术性研究成果通常发表在专业领域内的刊物或研讨会上,并不与公众直接对话,但是通过博物馆的设计展览,这些成果有了面向普通参观者的渠道和产生更大公共影响的机会。因此,设计类展览中的展品以及配套图录,得以成为向公众传达设计学术成果、专业观点的途径。另外,一些设计领域的专业问题也通过图录得以与同行交流。

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的“安全:风 险 中 设 计”(Safe:Design Takes on Risk)展览于2005年10月16日开幕,展览配套图录《安全:风险中设计》(图2)于2015年10月15日出版,共236页,325幅彩图。展览图录和展览网站为策展人宝拉·安东内利和平面设计主管邦妮·罗尔斯顿(Bonnie Ralston)等人共同设计。图录封面为契合“安全与危险”的主题,采用了弯曲缠绕的带刺的铁丝网作为图案,仔细观察,铁丝网的刺是一个个蝴蝶的形状。[3]这本图录并非以呈现展品为主要目的,而是对展览主题展开的专业讨论,这本书创造性地提出了“危险性分级制度”,将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不同事物赋予危险性等级:毒蛇是最微小的威胁,而拥有一辆车则是最危险的事情。毫无疑问,这本图录成为了安全设计领域重要的文献。

安东内利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策划了一系列出色的设计展览,配合出版的展览图录均非常优秀。2008年3月出版的图录《设计与弹性思维》(图3)(Design and the Elastic Mind),192页,对同名展览进行了全面阐释,呼吁人们用设计去调节技术革新和日常生活之间的矛盾,缓和科学技术发展给生活带来的差异,帮助人们适应周围的变化。另外,1995年出版的图录《现代设计中变异的材料》(Mutant Materials in Contemporary Design),成为设计师了解材料、掌握材料,打开思路的重要参考书,也成为专业交流方面重要的工具书。

其他的案例,英国伦敦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在2016年10月配合大型展览而出版的同名图录《你说你想要一次革命:1966-1970年间的唱片与反叛》(图4),共288页。①该图录并没有囊括所有的展品,而是从摄影、海报、音乐、电影、表演、时装、手工艺和设计等350多件展品中进行挑选,可见图录并非仅为展览目录。这本图录通过收录的作品聚焦20世纪60年代末期社会和政治环境的巨变,探索新老文化的剧烈碰撞与裂变对现代生活、音乐、公民权、消费、多元文化等的影响,从中得出设计与外部世界之间的关系,为设计师开阔了视野,提供了兼顾专业性与社会性的设计角度。

(三)设计类展览图录与设计史构建
展览图录的另外一个重要意义是作为文献留存。艺术史学者长期以来将艺术展览图录和收藏品目录视作他们研究的主要材料来源。作为学术机构之一,博物馆会通过对设计作品的收藏、整理、研究,进行分类或分段的设计史写作,研究成果通过展览与公众见面,并通过图录形成文献。例如,英国伦敦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的《意大利风格:1945年以来的时尚》(图5)(Sonnet Stanfill, Italian Style - Fashion Since 1945,V&A Publishing,2014)、《内衣:细节中的时尚》(图6)(Eleri Lynn, Underwear:Fashion in Detail,V&A Publishing,2014)、《英国杂志设计史》(图7)(Anthony Quinn, A History of British Magazine Design,V&A Publishing,2016),等等。这些展览图录均成为设计史研究的重要文献。

另外,展览和图录所采用的独特视角及价值观念,对传统的历史研究方法提出质疑,如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2006年3月配合同名展览出版的《谦逊的杰作:一百件日常设计好物》(图8)(Paola Antonelli,Humble Masterpieces : 100 Everyday Marvels of Design,Harper Collins US,2005),关注日用生活中不起眼的优秀设计,打破了只有“名人、名作”才能进入研究者视野的艺术史惯例,成为推动无名设计史写作的重要文献之一。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于2011年6月出版的《和我聊聊:设计以及人与物之间的交流》(图9)(Talk to Me: Design and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People and Objects),208页,关注图录出版前五年间最具特色的交互设计项目,将最新的设计实践纳入到设计史论研究的范围,包括界面、网站、视频游戏、设备、信息系统,以及与城市、公司、政府机构或其他个人建立现实或感官连接的装置,显示出设计对未来的影响是多么丰富和深刻。

独立性更强的展览图录设计,可以从一个展览铺开去论述更大的问题。如英国伦敦设计博物馆出版的图录《设计者、制造者、使用者》(图10、11)(The Design Museum, Design Maker User,Phaidon Press Ltd.,2016)。这本图录与英国伦敦设计博物馆重建开放的常设展览同名,但书籍的结构、内容超出了展览的内容,其中重点讨论的“什么是设计”“什么是好设计”,这与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在图录中探讨的问题如出一辙。这证明了博物馆以此为途径,通过对自身藏品进行设计问题的阐释,最终目的是要传播自身价值观。这些都说明设计类展览图录能够提出具有价值的设计观点,成为设计领域的专业文献。

三、对我国展览图录的启示
当下我国的展览图录设计,出现了一些非常优秀的独立作品,但也出现了“过度设计”等问题。“过度设计”问题在艺术与设计类展览图录中尤其严重,有些图录过分追求“隆重”,其结果是采用巨大的开本、各种厚重的进口纸张、繁复的印制工艺。设计类展览图录只重视表面“设计”,而不重视内容编辑,导致最终的成品定价过高,普通人无法承受,甚至到了自重无法搬动的程度。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博物馆学术研究力量的薄弱,无法形成有分量的展览理念,致使展览面貌单一,从而导致图录内容贫瘠。另外,博物馆对于图录的重要性和文献意义认识不足,没有分配专门的图书出版人配合策展人共同工作。

优秀的展览图录需要策展人、博物馆图书出版人、专家学者、编辑、平面设计师之间的协同合作。展览图录要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其发行应与展览的开幕同时进行,也就意味着图录的编辑印刷出版流程,要与展览的策划实施同步进行。这就对博物馆的人员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具有博物馆背景的图书出版人,需要能够理解展览的内容和目的,进而组织相关材料,策划出与展览密切关联又具有书籍特点的展览图录,并且要用对待书籍的态度去对待展览图录,将书籍的编辑理念贯穿在图录的出版过程中:明确读者群体,规划内容,组稿编辑,加工图文,确定开本、装帧、设计,直至印刷、推广、发行。世界上几大设计展览重镇,如英国伦敦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都有自己的出版社。

虽然我国的设计类展览还处在发展初期,但不能等待设计类展览有所成就的时候再去考虑图录的问题,正如上文所述,图录要与展览同步进行,共同构成博物馆的对外形象,形成博物馆综合性、系列性、规模化的展陈综合文化活动,持续扩大博物馆的文化影响力。设计类展览图录由于设计展览自身的特殊之处而具有更多可能性,应以远长于展览的生命周期,为博物馆留下永不落幕的纸上展览,为中国设计史的写作构筑基石。

如今,展览图录已经因自身的独立性、高品质和可延续性,成为博物馆文化传播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部分博物馆已经意识到图书出版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之一,许多博物馆已经将“办一个展览,出一本图录”作为基本的任务要求。在实际情况中,展览图录不应当只是一张展览作品的清单,也不能脱离了展览而变成一本专业著作。通过对设计类展览图录功能性的分析,我们看到展览图录既不应成为展览的“目录”,也不应成为深奥难懂的文本,使读者和展品之间的距离更远,而应作为桥梁,加深参观者对展品的理解。[4]展览图录面对不同的对象,应该发挥不同的功能,可以为普通参观者提供另外一条认识作品的途径,可以为专业读者围绕展品展开主题探讨,也可以为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设计史写作提供素材。对展览图录功能性的认识,将为策展人、博物馆行业人员在日后的图录出版及设计方面的工作提供参考。

作者张明,人生美——北京专业图录设计制作公司转载,地址:http://www.renshengmei.com/detail.asp?id=1050

人生美经典图录设计制作案例:

洛京遗珍录图录设计>>>>>>

logo